教学动态
首页  >  人才培养  >  本科生教育  >  教学动态  >  正文
“沉默的三重哲学向度”——人文学院举办求实导师学校系列讲座

作者: 时间:2025-11-03 点击量:

(通讯员 石梦娜)10月28日下午,我院王昌凤老师主讲的“求实导师学术沙龙”活动在文科楼803会议室举行。人文学院刘金勤老师、陈秀老师到场交流,2024级研究生共同参与。


讲座伊始,王昌凤老师以“沉默的三重哲学向度:语言超越、主体自由与本真敞开”为主题,通过构建“言语道断—止心断虑—境识俱寂”的阐释框架,系统论证沉默作为一种具有建构性意义的哲学实践。王老师首先对研究对象沉默进行说明,她从日常感受层面过渡到文化哲学层面,深入浅出,阐释了沉默的多副面孔。在这个基础上,王老师区分沉默的两种典型形态即匮乏性沉默与超越性沉默并说明本次讨论的是有意识有觉知的话语形态—超越性沉默。其次,王老师从三个维度对沉默进行了哲学解析:在语言边界维度,沉默通过否定性指认与启示性指引的双重路径,完成了对逻辑语言边界的系统性勘定与对存在超验维度的开启;在主体边界维度,作为“止心断虑”的修行实践,沉默通过思维净化与名相解构,消解“我执”,促成主体心智结构的解构与重塑,启悟无执自在的自由之境;在存在边界维度,沉默通过营造“境识俱寂”的显现场域,祛除概念性遮蔽与功利性执取,使存在回归其本然状态而自在开显,为“自在栖居”提供了可能。最后王老师以《红楼梦》和《甄嬛传》为例探讨了经典文本中的沉默叙事。研究发现,《红楼梦》中的沉默叙事是对命运的悲悯,对人生无常与虚无的本质认识,其沉默是向内的,通向哲学和审美。《甄嬛传》的沉默叙事是对权力异化人性的深刻洞察,是尘世间的生存图景,其沉默是向外的,通向权力和斗争,其审视是伦理的与历史的。王老师以经典文本为基础进行深入探讨,揭示了沉默在文学创作中的独特魅力与重要价值,为师生感受沉默的力量提供了鲜活的范例。

本次讲座不仅让同学们领略到了“沉默”的哲学内涵和生活智慧,更扩展了语言学研究的新领域。

                                                                                                                                                                        (审核:杨家海;编辑:严实)

williamhill·威廉希尔(集团)_中文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

电话:0716-8062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