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李忠亮)11月22日上午,华中师范大学语言研究所所长,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语言与语言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汉语学报》副主编,教授、博士生导师匡鹏飞教授应邀莅临williamhill中文,在文科楼705教室开展题为“个人学术规划与基金项目申报”的专题讲座。讲座由我院副院长李征宇教授主持,教体学院、艺术学院和我院80余名师生共同参加本次讲座。

讲座中,匡教授先从职业规划谈起,指出青年教师需要做好职业规划。站稳大学讲台,实现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变;从事科学研究,承担科教兴国历史使命;开展社会服务,为国家和地方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关于科研的学术规划,匡教授指出三个方面可以促进科研发展。一是通过教学促进科研,教学可以促进科研、夯实科研根基、开阔科研视野、激发科研灵感。二是在博士论文基础上拓展科研,即由小及大的横向拓展、由今及古或由古及今的纵向扩展、由此及彼的延伸扩展、由浅入深的深入扩展。三是与时俱进促进科研,具体表现在面向国家战略需求、面向专业理论发展、面向社会生活需要、注重问题导向、借鉴成功经验。
匡教授指出基金申报的本质在于通过问题导向意识解决学术问题或实际问题、系统梳理和深化已有成果、规划个人未来的学术研究。在此基础上,匡教授指出申报课题的技巧。一是做好充分的前期准备。具体包括从小课题到大课题、完整掌握文献材料、积累相关学术成果、提前开展研究工作。二是认真对待申报书写作,具体包含斟酌课题名称、细读提示导语、合理分配字数、内容充实具体、表达严谨规范、排版美观大方。
在讲解个人学术规划与基金申报关系时,匡教授详细阐释基金申报是一个明确个人学术发展规划的过程,反过来说,具有明确的学术规划、经过长期的学术积累,才能提升基金申报的质量。在基金申报中,还需要详细了解相关要求、认真对待申报书写作。

在深度解读环节,匡教授从2025年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公告出发,解读国家社科基金的变与不变。针对申报活页,匡教授详细讲解选题说明、选题依据、研究内容、创新之处、预期成果、研究基础、参考文献等各个环节需要注意的事项及写作技巧。他特别强调,各类基金申报一定要仔细研读相关公告,避免出现一些常规性错误。
讲座尾声,李征宇教授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他表示,本次讲座既是一场学术指导会,更是一次鼓励宣讲会。匡教授通过个人科研规划与基金项目申报的互证,不仅展现了好的科研规划有利于基金项目申报,更有利于激发了年轻老师对基金项目申报的热情。李教授进一步概括个人成功的申报,不仅需要研究者对项目指南有透彻的理解,也离不开对申报书内容精益求精的撰写态度。建议各位老师结合最近国家政策,推敲打磨各类项目申报书,增强信心,迎难而上,为2026年各类项目申报做好充分准备。
(审核:李征宇;编辑:严实)